2017-09-01

最近,派森諾生物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合作,再次在土壤學老牌期刊《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最新影響因子4.857)發表論文,以25年長期定位施肥的湖南祁陽紅壤作為研究對象,探究不同施肥處理下土壤的理化性質及固氮菌菌群豐度、群落結構的差異。
研究背景
紅壤是一種酸性土壤,在中國長江以南分布較廣,因其貧瘠的肥力,嚴重制約了農業發展,而施肥作為一種能夠快速、高效提高土壤肥力的手段得到廣泛應用。幾十年來,隨著氮磷鉀無機肥的大量使用(尤其是氮肥),土壤的肥力和作物產量得到大幅提升的同時,也帶來了土壤酸化、金屬毒性、溫室效應、地下水污染等環境問題,嚴重影響了土壤質量、農作物成長及土壤微生物的多樣性。減少無機肥的使用、保持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勢在必行。
生物固氮,是指固氮微生物以自生固氮、共生固氮和聯合固氮的形式將大氣中的氮氣化為氨的過程。生物固氮在提高農作物產量、降低化肥使用量、減少水土污染、保持農業可持續發展、降低能源消耗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緩解和減輕農業生產中長期和大量依賴工業氮肥所造成的能源和環境問題。
因此,探究長期施用無機肥對土壤中固氮菌豐度和群落結構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目的
1、探究長期無機肥處理對土壤理化性質、固氮菌豐度和群落結構的影響,及其內在聯系;
2、評估長期無機肥處理對土壤中作物根際效應的影響;
3、檢驗生石灰的施用是否能夠增加酸性土壤中固氮菌的含量。
研究方法
測序技術:Illumina MiSeq高通量測序平臺
測序模式:微生物組功能基因nifH區測序
實驗對象:經過25年定位施肥的湖南祁陽紅壤試驗田(該試驗田自1990年開始進行夏玉米-冬小麥輪作)
實驗設計:2015年6月12日(玉米開花時節)開始采樣,以下處理各3個生物學重復。

研究結果
